- 青島至蘇州大件運輸
- 青島至西安大件運輸
- 青島至西寧大件運輸
- 青島至福州大件運輸
- 青島至長春大件運輸
- 青島至鄭州大件運輸
- 青島至銀川大件運輸
- 青島至貴陽大件運輸
- 青島至石家莊大件運輸
- 青島至珠海大件運輸
熱點資訊 product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400-002-3329
- 手機:
- 18663927888
- 電話:
- 400-002-3329
- 郵箱:
- alice.guan@qingdaocy.com
- 地址:
- 山東省青島市長江中路196號
大件運輸安全中的不和諧問題分析
添加時間:2016-11-23 10:28 來源:淳遠國際物流 作者:www.imcs-cn.com
一個成熟穩定的綜合大件運輸系統應該是能體現社會和諧性的,但頻繁發生的交通事故卻無法讓人感到和諧。隨著我國大件運輸業的快速發展,交通事故也急劇增加。當然,要完全消除道路交通事故是不現實的。要想從根本上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量、降低交通事故的嚴重程度,首先必須客觀、全面、科學地審視引發交通事故的原因,才能夠提出相應的對策并實現針對性的管理,實現大件運輸的和諧。
下面以道路交通為例來分別分析我國城鄉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不和諧問題。
1.城市交通安全問題
1)城市交通安全現狀
以北京為例,研究北京現有的交通運輸體系下,城市交通安全的現狀。
進入21世紀后,北京市經濟、社會、文化等事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在成功舉辦了2008年奧運會后,北京的國際知名度更是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顯著提升。然而,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狀況卻沒有得到根本性好轉,重大交通事故頻繁發生,2008年發生在密云的“4·4”重大交通事故,造成6人死亡、3人重傷的慘劇;2009年發生在朝陽區東五環的“7·28”重大交通事故,造成7人死亡、1人受傷;發生在順義區“10·18”重大交通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受傷。道路交通事故已成為和平時期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為嚴重的一種社會災害,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
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都占到全年安全生產事故傷亡總數的85%左右。交通事故具有偶發性的特點,但北京交通事故從案發數量、時間及受害群體看,具有以下明顯的特點。
(1)道路交通事故數量逐年增加,呈現惡化的趨勢。這與北京市汽車保有量快速增加、大量新司機上路、交通擁堵加劇等因素有關。
(2)道路交通事故時間分布不均勻,除了在常規的早、中、晚高峰數量增多外,凌晨零至一時也是一個高發時段。早、中、晚高峰期車多擁堵,許多司機為了趕時間,搶行,違規超車、并線或掉頭,易發生事故。而凌晨事故高發,是因為此時道路暢通,且監管較少,很多司機超速、酒駕,導致事故。
(3)農村人口、進城農民工及城市個體勞動者是交通事故傷亡的主要人員。由于北京經濟的發展,城市范圍不斷擴大、道路不斷延伸,農村人口、進城農民工及城市個體勞動者出行大幅增長,交通參與活動日趨頻繁。同時這部分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交通安全知識缺乏、交通安全意識薄弱,容易發生事故并產生傷亡。
2)城市交通安全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影響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人的因素、車輛因素、道路因素、環境因素等,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人的因素,因此重點對這一部分進行分析。
(1)交通違法現象較普遍,交通參與者安全素質和交通文明素養亟須提高。200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中95%以上是由交通參與者的違法造成的,其中機動車駕駛員違法又占據了90%以上。統計表明,機動車駕駛員的酒駕、超速、搶行、違規掉頭和并線,非機動車駕駛員突然橫穿道路、突然左拐、搶占機動車道,行人違規穿行或在機動車道上行走,是造成城市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而上述行為均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交通參與者違法現象普遍,說明我國居民的遵紀守法意識、交通安全意識、交通文明意識普遍薄弱,必須提高。
(2)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這里的交通安全管理是個廣義的概念,既包括監管交通參與者與車輛、維護交通秩序、處理交通事故等直接工作,又包括交通建設、管理與使用,駕駛員的培訓和認證、車輛的投放和配置、運力與運量的宏觀調控等具有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作用的間接工作。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市交通管理手段相對落后,交通運行狀態監控的設備少、科技含量低,缺乏交通組織與控制的有效手段和相關人才。
2.農村交通安全問題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目前農村居民為6.74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50.32%。2010年底全國農村公路里程達350.66萬公里,其中縣道55.40萬公里,鄉道105.48萬公里,村道189.77萬公里,占我國公路總里程的87.4%。農村公路是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農村公路、保障農村交通安全是體現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和諧性的必然要求。
1)農村交通安全存在的不和諧現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蓬勃發展,人、財、物的大規模流動繁榮了農村交通運輸事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截止到2010年底,全國通公路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的99.21%,通硬化路面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的96.64%,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的81.70%。但是,農村公路總體上仍不能完全適應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農民的要求。
2)農村交通安全不和諧的原因分析
(1)農村公路等級偏低,交通安全設施缺乏。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其整體水平還比較落后,這些公路路況差,混合交通嚴重,安全設施不足,容易成為安全隱患點。農村公路路面寬度較窄,沿溪、沿山、盤山公路多,兩側村莊、學校、廠礦企業較多,而與道路等級相匹配的交通標志標線和安全防護設施少,農村公路從設計、施工到使用、維護,各個環節都存在著技術標準低、完成質量差、資金少或不到位,同時嚴重缺少配套的交通工程和交通安全設施。
多年來,交叉口無控制信號,公路中間無隔離,復雜路段無提示,危險路段無防護,車輛、行人無分隔等大量的安全隱患廣泛存在于農村公路中,以致農村公路交通條件長期處于混合交通的狀況,安全隱患十分突出。特別是在地形和氣候條件惡劣的山區,農村公路線形復雜、路面等級差、標志標線缺失、安全護欄等設施幾乎沒有,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尤為薄弱,洪澇災害、泥石流、山體滑坡和坍塌等現象不斷發生,嚴重地影響了當地群眾的出行和交通安全。近年來,大量的簡易公路缺橋少涵洞、晴通雨阻、抗災能力低、路況差等現象亟須治理。
(2)農村公路交通運輸網絡不健全,非客運車輛載客現象突出。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與外界交往逐步擴大,生活改善的老百姓已習慣于乘車出門,使農村的客流量大增,趕集、經商務工、進城辦事、學生周末回鄉返校及重大節假日外出是其主要客流。
(3)農村機動車數量大增,但安全技術狀況堪憂。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購買力增強,機動車快速進入農村家庭。農村機動車主要是摩托車、農用車、中巴車、貨車及少量微型車。其中兩輪摩托車用于個人交通或載客,三輪摩托車和中巴車用于客運,農用車和貨車用于貨運。由于諸多方面原因,無牌無證、無證駕駛、違章載客、擅自改裝車輛、脫檢、脫審等違法現象屢見不鮮,同時車輛所有人根本不注重對車輛安全技術狀況的檢查與維護,安全技術狀況處于較低水平。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我國廣大農村普遍存在機動車上牌率低的嚴重問題,農村公路無牌無證駕駛現象突出,農村地區各種機動車的安全技術性能檢驗把關不嚴或形同虛設,而更為嚴重的是城市里的報廢車、非法拼裝車大量流入農村市場,甚至是客運市場。
(4)農民缺乏交通安全意識和文明、規范的交通習慣。農村交通事故多發,農民多成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根本原因在于農民的交通安全意識普遍偏低。由于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后,農民文化素質普遍較差,法制觀念淡薄,文明參與交通的自覺性不強,多數農民不懂或不熟知交通法規和安全常識,參與交通時隨心所欲、任意而為,導致大量交通違法現象發生。部分農村機動車駕駛人因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的差異,駕駛素質難以適應復雜的交通環境,且缺乏職業道德,駕駛技術不良,交通違法現象環生。
(5)農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相對薄弱。目前,農村道路交通事故有加重化趨勢,弱管、漏管、失管現象突出,其原因之一是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比較薄弱。一個表現就是重建輕管。近幾年來,農村道路越修越多。但是,重建輕管、只建不管的現象非常突出,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各項措施落實不到位,縣鄉兩級組織基本沒有專門人員也沒有專門經費投在農村交通安全管理上。還有一個表現是缺乏科學、合理的警力配置機制。農村公路交通事故頻發,與當前警力不足和條件的限制,不能有效控制鄉村公路路面有直接的關系。
下面以道路交通為例來分別分析我國城鄉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不和諧問題。
1.城市交通安全問題
1)城市交通安全現狀
以北京為例,研究北京現有的交通運輸體系下,城市交通安全的現狀。
進入21世紀后,北京市經濟、社會、文化等事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在成功舉辦了2008年奧運會后,北京的國際知名度更是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顯著提升。然而,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狀況卻沒有得到根本性好轉,重大交通事故頻繁發生,2008年發生在密云的“4·4”重大交通事故,造成6人死亡、3人重傷的慘劇;2009年發生在朝陽區東五環的“7·28”重大交通事故,造成7人死亡、1人受傷;發生在順義區“10·18”重大交通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受傷。道路交通事故已成為和平時期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為嚴重的一種社會災害,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
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都占到全年安全生產事故傷亡總數的85%左右。交通事故具有偶發性的特點,但北京交通事故從案發數量、時間及受害群體看,具有以下明顯的特點。
(1)道路交通事故數量逐年增加,呈現惡化的趨勢。這與北京市汽車保有量快速增加、大量新司機上路、交通擁堵加劇等因素有關。
(2)道路交通事故時間分布不均勻,除了在常規的早、中、晚高峰數量增多外,凌晨零至一時也是一個高發時段。早、中、晚高峰期車多擁堵,許多司機為了趕時間,搶行,違規超車、并線或掉頭,易發生事故。而凌晨事故高發,是因為此時道路暢通,且監管較少,很多司機超速、酒駕,導致事故。
(3)農村人口、進城農民工及城市個體勞動者是交通事故傷亡的主要人員。由于北京經濟的發展,城市范圍不斷擴大、道路不斷延伸,農村人口、進城農民工及城市個體勞動者出行大幅增長,交通參與活動日趨頻繁。同時這部分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交通安全知識缺乏、交通安全意識薄弱,容易發生事故并產生傷亡。
2)城市交通安全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影響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人的因素、車輛因素、道路因素、環境因素等,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人的因素,因此重點對這一部分進行分析。
(1)交通違法現象較普遍,交通參與者安全素質和交通文明素養亟須提高。200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中95%以上是由交通參與者的違法造成的,其中機動車駕駛員違法又占據了90%以上。統計表明,機動車駕駛員的酒駕、超速、搶行、違規掉頭和并線,非機動車駕駛員突然橫穿道路、突然左拐、搶占機動車道,行人違規穿行或在機動車道上行走,是造成城市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而上述行為均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交通參與者違法現象普遍,說明我國居民的遵紀守法意識、交通安全意識、交通文明意識普遍薄弱,必須提高。
(2)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這里的交通安全管理是個廣義的概念,既包括監管交通參與者與車輛、維護交通秩序、處理交通事故等直接工作,又包括交通建設、管理與使用,駕駛員的培訓和認證、車輛的投放和配置、運力與運量的宏觀調控等具有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作用的間接工作。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市交通管理手段相對落后,交通運行狀態監控的設備少、科技含量低,缺乏交通組織與控制的有效手段和相關人才。
2.農村交通安全問題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目前農村居民為6.74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50.32%。2010年底全國農村公路里程達350.66萬公里,其中縣道55.40萬公里,鄉道105.48萬公里,村道189.77萬公里,占我國公路總里程的87.4%。農村公路是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農村公路、保障農村交通安全是體現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和諧性的必然要求。
1)農村交通安全存在的不和諧現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蓬勃發展,人、財、物的大規模流動繁榮了農村交通運輸事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截止到2010年底,全國通公路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的99.21%,通硬化路面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的96.64%,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的81.70%。但是,農村公路總體上仍不能完全適應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農民的要求。
2)農村交通安全不和諧的原因分析
(1)農村公路等級偏低,交通安全設施缺乏。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其整體水平還比較落后,這些公路路況差,混合交通嚴重,安全設施不足,容易成為安全隱患點。農村公路路面寬度較窄,沿溪、沿山、盤山公路多,兩側村莊、學校、廠礦企業較多,而與道路等級相匹配的交通標志標線和安全防護設施少,農村公路從設計、施工到使用、維護,各個環節都存在著技術標準低、完成質量差、資金少或不到位,同時嚴重缺少配套的交通工程和交通安全設施。
多年來,交叉口無控制信號,公路中間無隔離,復雜路段無提示,危險路段無防護,車輛、行人無分隔等大量的安全隱患廣泛存在于農村公路中,以致農村公路交通條件長期處于混合交通的狀況,安全隱患十分突出。特別是在地形和氣候條件惡劣的山區,農村公路線形復雜、路面等級差、標志標線缺失、安全護欄等設施幾乎沒有,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尤為薄弱,洪澇災害、泥石流、山體滑坡和坍塌等現象不斷發生,嚴重地影響了當地群眾的出行和交通安全。近年來,大量的簡易公路缺橋少涵洞、晴通雨阻、抗災能力低、路況差等現象亟須治理。
(2)農村公路交通運輸網絡不健全,非客運車輛載客現象突出。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與外界交往逐步擴大,生活改善的老百姓已習慣于乘車出門,使農村的客流量大增,趕集、經商務工、進城辦事、學生周末回鄉返校及重大節假日外出是其主要客流。
(3)農村機動車數量大增,但安全技術狀況堪憂。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購買力增強,機動車快速進入農村家庭。農村機動車主要是摩托車、農用車、中巴車、貨車及少量微型車。其中兩輪摩托車用于個人交通或載客,三輪摩托車和中巴車用于客運,農用車和貨車用于貨運。由于諸多方面原因,無牌無證、無證駕駛、違章載客、擅自改裝車輛、脫檢、脫審等違法現象屢見不鮮,同時車輛所有人根本不注重對車輛安全技術狀況的檢查與維護,安全技術狀況處于較低水平。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我國廣大農村普遍存在機動車上牌率低的嚴重問題,農村公路無牌無證駕駛現象突出,農村地區各種機動車的安全技術性能檢驗把關不嚴或形同虛設,而更為嚴重的是城市里的報廢車、非法拼裝車大量流入農村市場,甚至是客運市場。
(4)農民缺乏交通安全意識和文明、規范的交通習慣。農村交通事故多發,農民多成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根本原因在于農民的交通安全意識普遍偏低。由于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后,農民文化素質普遍較差,法制觀念淡薄,文明參與交通的自覺性不強,多數農民不懂或不熟知交通法規和安全常識,參與交通時隨心所欲、任意而為,導致大量交通違法現象發生。部分農村機動車駕駛人因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的差異,駕駛素質難以適應復雜的交通環境,且缺乏職業道德,駕駛技術不良,交通違法現象環生。
(5)農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相對薄弱。目前,農村道路交通事故有加重化趨勢,弱管、漏管、失管現象突出,其原因之一是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比較薄弱。一個表現就是重建輕管。近幾年來,農村道路越修越多。但是,重建輕管、只建不管的現象非常突出,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各項措施落實不到位,縣鄉兩級組織基本沒有專門人員也沒有專門經費投在農村交通安全管理上。還有一個表現是缺乏科學、合理的警力配置機制。農村公路交通事故頻發,與當前警力不足和條件的限制,不能有效控制鄉村公路路面有直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