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至蘇州大件運輸
- 青島至西安大件運輸
- 青島至西寧大件運輸
- 青島至福州大件運輸
- 青島至長春大件運輸
- 青島至鄭州大件運輸
- 青島至銀川大件運輸
- 青島至貴陽大件運輸
- 青島至石家莊大件運輸
- 青島至珠海大件運輸
- 手機:
- 18663927888
- 電話:
- 400-002-3329
- 郵箱:
- alice.guan@qingdaocy.com
- 地址:
- 山東省青島市長江中路196號
物流裝備和技術將呈現“六化”發展趨勢
2019年物流裝備與技術的發展遇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宏觀環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突出展現出的一點就是通過政策導向,來體現社會的公平,維護社會的公平和公正。通過營造公平、公正的環境,使得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提升效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第一條工作就是要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為了保持經濟平穩增長。
首先,就是減稅。制造業的增值稅從16%降到13%,減了3個點,運輸業,包括我們的建筑業、物流業在內,從10%降到了9%,減稅實際上充分體現了更加公平的分配機制。過去幾年,在財富分配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增長最快的是國家財政,18%、20%,去年還是百分之十幾,其次是企業的利潤,再者是居民的收入,都增長得很好,保持和GDP的增長同步。
但是,從增長的速度也可以看出,在財富分配過程中,還要進一步體現公平,通過稅制改革,或者說通過減稅、減費的過程,體現了分配機制的公平公正,為企業創造更加良好的、公平的環境,激發企業發展的活力;
其次,政府工作報告講到的,為了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做改善營商環境的事情,在去年初就開始做這個事情,現在看起來,不僅僅是物流行業,全社會從政府層面到市場層面到企業層面,都在關注如何改善營商環境,來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
所以,這對營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
再者,今年的改革是要深化市場機制改革,完善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從一系列出臺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到,實實在在地通過政策的導向,來實現或者說來促使社會更加公平、公正,創造好的環境,激發企業發展活力。這些對物流行業、物流裝備技術產業來說是非常利好的條件,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第二個方面,物流的發展趨勢為物流裝備與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高質量發展的機遇。2018年是非常重要的轉折點,由過去的規模化發展方式,進入到高質量的發展方式。
有三個特征一定要把握住:其一,組織方式進行了轉型升級,過去的一體化的物流組織方式,進入到供應鏈組織方式。過去的一體化的物流組織方式主要是表現在企業內部,從企業的采購、生產到銷售,都是在一個企業內部完成。
但發展到今天,物流的組織方式進入到供應鏈組織方式,物流的發展和物流作業的執行,已經不局限在一個企業內部了,需要企業和企業之間進行物流協同,甚至是在產業和產業之間來進行物流協同,甚至可以在地區和地區之間來組織物流。而這一定要通過供應鏈的創新來實現。
其二,物流的功能在提升。過去物流主要是進行資源的整合、優化,通過資源整合,剔除重復配置的資源,在整合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到流程優化,上下游的產業,從采購到生產,再到銷售,做整個流程的優化。今天物流不僅要做整合優化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做組織協同的事情,在企業和企業,產業和產業之間,做協同的事。
其三,是先進技術和先進物流組織方式的融合,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從今年開始一項更重要的技術5G移動技術開始與物流行業融合發展。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要加快5G技術的商用進程。
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物流,先進的供應鏈組織方式融合,發展的非常迅速。未來的物流是科技物流,市場對物流的需求遠不止穩定、高效和安全,還需要更加柔性、敏捷、可定制,傳統的技術手段和人工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這種需求。新技術和物流的融合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在這種背景下,物流裝備技術如何發展,機遇在哪兒?總結出“六化”:
一是“協同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企業經營的關鍵是要做好分工基礎上的協同,把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服務流等形成一個鏈。只有通過協同,才能形成一個鏈。
從產業分工的角度來講,這個鏈叫產業鏈;從價值形成的角度來講,叫價值鏈;從生產組織管理的角度來講,叫供應鏈。因為一切生產組織活動的起點都是從原材料的供應開始的,所以叫供應鏈。
有的人把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混為一談,其實不是這樣的,這三者中間,價值鏈和產業鏈的實現,一定是通過供應鏈來實現的,只有通過供應鏈的生產組織活動,才能夠實現價值,實現產業鏈的無縫銜接。所以說,供應鏈是協同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環,是一個落腳點。
未來的物流裝備與技術的發展,一定要做供應鏈協同的事情,實現上下游的協同,產業之間的協同,裝備技術和物流之間的協同,在協同的過程中,推動物流裝備技術的供應鏈創新。
二是“服務化”。需求過剩,倒逼企業做服務化。物流裝備技術廠家、卡車廠家基本處在過剩的狀態,倒逼廠家銷售產品以后,提供服務,這是現代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發展趨勢。現在是賣產品送服務,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甚至是全生命周期的。
但是,在服務化的進程中,特別是在供應鏈的創新過程中,賣產品已經不成為優勢了,或者根本賣不出去,營銷方式就會轉變為送產品、賣服務。比如載貨車,是整個物流解決方案的一個環節,不能單獨賣產品,要在為用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可持續的價值。
三是“標準化”。我們現在做的標準是產品標準,或者是物流的某一個作業標準,標準和標準之間是孤立的,很多專家和企業家提出,在物流環節和產業之間彼此協同的基礎上,做具有協同作用的標準。戴會長提出,在某一個環節和某一個環節的協同過程中的那個接口,就是協同標準,要做這個標準。
四是“網聯化”。一開始是集成化,把所有的產品集成起來交給客戶,讓客戶能夠完整地運用設備體系。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網聯化,在供應鏈的過程中,必須通過物聯網,才能夠實現價值。
比如,如果沒有網聯化,連帶托盤進行運輸很難實現,很難從倉庫里面運出來,只有在網聯化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帶托運輸。尤其是5G發展起來以后,車輛網將進一步推動網聯化發展。
五是“智能化”。各項物流裝備智能化要求越來越高。
六是“綠色化”。綠色的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已經建立,不僅僅是車輛,那些能耗大的、耗電的物流裝備必須要節能減排,順應綠色環保經濟的發展趨勢。